

正月十五是上元节,七月十五是中元节,而农历的十月十五就是下元节了,下元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农历十月十五,是中国古老的“下元节”。此时,正值农村收获季节,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,包素菜馅心,蒸熟后在大门外“斋天”。又,旧时俗谚云:“十月半,牵砻团子斋三官”。原来道教谓是日是“三官”(天官、地官、水官)生日,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,杆上挂黄旗。晚上,杆顶挂三盏天灯,做团子斋三官。民国以后,此俗渐废,惟民间将祭亡、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“中元节”时举行。
农历十月十五,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下元节,亦称“下元日”、“下元”。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。道家有三官,天官、地官、水官、谓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。下元节,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,俗谓是日,水官根据考察,录奏天廷,为人解厄。”这一天,道观做道场,民间则祭祀亡灵,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。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。此外,在民间,下元节这一日,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,炉神就是太上老君,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。
下元节有哪些习俗?
享祭祖先
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,享祭祖先亡灵,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。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,人类对祖先的信仰,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。信仰祖先、祭祀祖先,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。
遗忘,才是真正的死亡。在地球的另一端,墨西哥人才过完亡灵节。他们相信生与死都只是一个周期的完成,要在这天与家人们团聚一堂,迎接已经离世的亲人们回家。即使不在节日这天,墨西哥人也会在家里摆放死者的灵位,用鲜花装扮墓地。孩子们也能从课本上知道,亡灵节是为了与那些已不和我们在一起的亲人欢聚的节日,没有悲伤,反而充满色彩。但其实对死亡最充满敬意、对祖先最深思念的节日,应该是中国人的下元节,这个已经快被现代人遗忘的节日。现代人都知道上元节就是元宵佳节,中元节就是所谓的“鬼节”,可下元节的习俗,却少有人说的出来。逝者已去,但生者还要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,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,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,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。下元节就表达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愿望,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、化解。既是对生命延伸的思考,更是对生命祈福的祝愿。
虽然下元节起源于道教做道场、修斋设醮的节日。但在民间,人们不仅会祈求下元水官为苍生排忧解难,也会自发地准备丰盛菜肴,享祭祖先亡灵。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
我们身上流淌着先人的热血,姓氏里传承着先人的历史,品行上更体现着先人们的教诲。如此,怎么能不心怀着对他们的感恩之情?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