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衣节 | 寄哀思,为逝去的人送去温暖
春季的清明节、秋季的中元节,以及寒衣节,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“鬼节”。寒衣节亦称冥阴节,这一天,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,为其送寒衣。同时也叫作祭祖节。
今年11月1日,是传统节日寒衣节。寒衣节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,它又被称为“十月朝”“祭祖节”“授衣节”等。十月初一的祭祀送寒衣等习俗由来已久,元代开始有记载将之称为“寒衣节”。

农历十月为孟冬,古人认为,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,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曾提到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,为免先人们在幽冥挨冷受冻,这一天,人们要焚烧五色纸,为其送去御寒衣物,连带着慰藉一下孤魂野鬼。十月初一烧寒衣,既寄托着对故人的怀念,也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。
关于寒衣节的传说:
传说孟姜女的丈夫被拉去戍边,当时天气寒冷,孟姜女千里迢迢给丈夫送去衣服。等到了却发现丈夫已经离世, 孟姜女一听,不禁放声大哭,悲痛之下哭塌长城。
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,在长城内外广泛流传。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:”十月里鞭蓉十月一,家家户户缝寒衣,人家丈夫把寒衣换,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。“
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便将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送寒衣的这一天,称为”寒衣节“,之后,相沿成习。每逢十月初一,人们都要用五色彩纸剪裁寒衣,到坟头上将其烧给死去的亲人;也有人将剪制的寒衣,悬挂在小树枝上或插在坟头。

寒衣以自己亲手叠的最好,物品是其次,重要的使我们的心愿。祈愿先人早日离苦得乐。烧化的时候,一定要告诉先人,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。
焚烧的时候,一定要焚烧充分,都化成纸灰。一般是用个小棍子,一直翻动到最后没有火星为止。据说只有充分燃烧,都变成纸灰,这些纸钞、衣物,才能在阴曹地府使用。不烧尽的话,亡人拿着也没用。
为亲人送寒衣的同时,另外再焚烧一些五色纸,以打发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,免得去抢先人们的财物。 五色纸一般在文具店买就行,烧的时候用棍子拨到圈外去。 上坟,表达哀思。

寒衣节有中国人温暖的一面,从给现实世界人们准备冬装,到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送寒衣。虽然时代在变,过节方式可能也会变,但寒衣节传承的对先人的缅怀之情、感恩之意永不会变。

社会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