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中秋夜寄天堂念,指尖轻叩网上祭祀

又是一年中秋,窗外的月光像被揉碎的银箔,轻轻洒在阳台的桂花树上,风一吹,细碎的花瓣便伴着清辉落下,落在我手边的平板电脑上。屏幕亮着,停留在 “网上祭祀” 平台的页面,那是我为远在天堂的母亲创建的纪念堂,此刻,一行 “天堂念” 的字眼在月光下格外温暖,像母亲曾轻轻唤我的名字。
往年的中秋,家里总是满室桂香。母亲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月饼,不是外面买的流水线产品,而是她亲手揉面、包馅的苏式月饼,豆沙馅里要加些自己熬的桂花糖,咬一口,甜香里满是秋天的味道。傍晚时分,她会把餐桌搬到阳台,摆上月饼、石榴、葡萄,再泡一壶菊花茶,等着我和父亲坐下。月光洒在她的银发上,她笑着给我夹一块月饼,说:“中秋的月亮最圆,一家人在一起,比什么都好。” 那时我总以为,这样的中秋会一年又一年,直到永远。
可去年的秋天,母亲却化作了天上的一颗星,再也没回来。今年的中秋,阳台的餐桌依旧摆着月饼和水果,却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。我坐在桌前,指尖划过平板电脑的屏幕,点开了那个熟悉的 “网上祭祀” 平台。记得母亲刚离开时,朋友推荐我用这个平台,说可以在这里为亲人建一个 “家”,随时能诉说思念。起初我还觉得陌生,可当我上传完母亲的照片 —— 有她年轻时的黑白照,有去年中秋笑着切月饼的合影,再一笔一划写下她的生平,看着纪念堂里渐渐堆满我 “寄” 去的虚拟桂花、月饼,还有我每天写下的心里话,突然觉得,母亲好像从未走远。

今天是中秋,我特意在平台上给母亲 “献” 了一束她最爱的桂花,又 “点” 了一盏祈福灯。灯光在屏幕上轻轻闪烁,像母亲曾为我留的那盏夜灯。我对着屏幕轻声说:“妈,今年的中秋月亮还是很圆,我买了你爱吃的豆沙月饼,就是没有你做的好吃。我和爸爸都很好,你在天堂别担心。” 说着,眼泪就忍不住落了下来,滴在屏幕上 “天堂念” 的字样上,晕开一圈浅浅的光。
原来,思念从不是单向的奔赴。从前,母亲在人间,我在她身边;如今,母亲在天堂,我在 “网上祭祀” 的平台上,用指尖传递牵挂。这里没有冰冷的墓碑,只有满屏的温暖回忆;没有遥远的距离,只有 “天堂念” 三个字带来的贴近感。我知道,母亲或许能看到这盏祈福灯的光,能闻到这虚拟的桂花香,能听到我想说的每一句话。
月光渐渐爬上屏幕,照亮了纪念堂里母亲的笑容。我轻轻抚摸着屏幕上她的照片,心里忽然安定下来。这个中秋,虽然少了母亲的陪伴,可因为有了 “网上祭祀” 这个特殊的 “港湾”,因为这份沉甸甸的 “天堂念”,思念有了去处,牵挂有了归期。或许,这就是现代人对亲人的另一种守护 —— 用科技架起一座桥,让爱跨越生死,让团圆在思念里永远延续。
夜风又起,桂花再次飘落,落在平板电脑上,像是母亲轻轻的回应。我知道,这个中秋,我们从未分离,因为 “天堂念” 在,爱就在;因为 “网上祭祀” 在,牵挂就不会断。




